從國內基本面來看,經濟數據彰顯穩增長效果,金融委會議召開打消市場擔憂。
社融波折是常態,經濟數據較好彰顯穩增長效果。借鑒2008年后的5次社融企穩回升過程,非重大外部沖擊后的社融企穩回升中同比增速回落為常態,穩增長延續則回升趨勢不改;1-2月消費、制造業、地產投資大超市場預期驗證穩增長效果較好,當前疫情從毒性、防疫措施或疫苗接種上看,都難對經濟有類似2020年初時的較大影響。
金融委會議召開打消市場擔憂。之前市場對穩增長政策持續性等有諸多擔憂,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專題會議明確指出,要“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以及“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回應”,表明政府后續對穩增長政策堅定執行的決心,難有收縮性政策出現下“政策底”確認。
從外部風險來看,金融委會議表態中美溝通良好,俄烏局勢緩解釋放壓力。
金融委會議表態中美關于中概股溝通良好。SEC前期將5家中概股列入《外國公司問責法》暫定清單,市場對其“退市”風險的擔憂觸發大幅調整,但會議指出,“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良好溝通,已取得積極進展,正致力于形成具體合作方案。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緩和“退市”擔憂。
俄烏沖突緩解,滯脹擔憂消減。烏總統顧問表示,烏俄最快有望在一至兩周內簽署和平協議,WTI原油期貨價格已從3月8日的130.5美元/桶回落至94.6美元/桶,全球滯脹擔憂有望得到緩解。
短期分子端、分母端邊際轉好促反彈,中期仍待盈利底出現。
分子端上,經濟數據好轉、穩增長繼續發力;分母端上,中概股問題緩解導致外資大幅流出擔憂消減,俄烏局勢趨緩提振全球市場風險偏好,市場超跌后迎來反彈。不過,中期趨勢轉好仍有待盈利底確認。長期來看,金融委鼓勵長期機構投資者入市、積極建設國內直接融資市場服務實體,A股長期慢牛趨勢不變。
反彈關注高景氣的新能源、半導體等與穩增長的新舊基建。
從2005年至今的13次超跌反彈行業表現來看,表現較好方向有兩類:一是在外部沖突緩解,市場重回基本面邏輯下的高景氣方向。如2019年的農業與食品飲料,2013年6月的TMT等。二是在穩增長政策導向延續受益的方向。如2014年3月的地產與建材等。當前外部風險緩解下,關注短期超跌的高景氣成長,如風光鋰電維持高增長的新能源、晶圓廠擴張加速,國產替代不變的半導體、軍費預算超預期的軍工、新冠特效藥和創新藥等;穩增長導向延續的方向主要關注低碳、數字新基建方向,以及舊基建中,國企改革催化部分低估值建筑建材央企。
風險提示:疫情控制不及預期;政策不及預期。(鄧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