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9%,創1982年1月以來最大同比漲幅,超出市場預期。市場擔憂美國通脹還會進一步上行,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需要再一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表示,過去一年,美國通脹持續升溫。從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細節來看,能源價格上漲依然是帶動通脹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食品雜貨、酒店餐飲、交通服務和服裝成本的上漲,也是推高美國通脹數據的因素。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美國水果和蔬菜的價格錄得自2010年3月以來的最大漲幅,而乳制品和相關產品的價格漲幅則達到近11年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表示,即使去除能源價格和食品價格兩個波動性較大的部分之后,核心CPI漲幅仍達6.4%。也就是說,美國通脹的上升依然表現為各類商品和服務價格的全面上漲。
飛漲的物價正在抵消工資的增長。美國勞工部稱,2月份經通脹調整的平均時薪同比下降2.6%。債券評級機構穆迪公司估計,美國2月份的通脹水平使美國家庭平均每月多花費296.45美元。美國經濟學家預計,隨著去年春季的高數值已不再列入計算范圍,美國CPI將在今年3月或4月達到8%以上的峰值。
《華爾街日報》認為,美國消費市場的強勁需求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供應鏈短缺,在過去一年推高了美國的通脹率,火爆的勞動力市場則推高了美國人的工資水平。隨著3月份原油價格觸及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汽油價格達到創紀錄的高位,美國物價水平還將繼續上漲。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也承認,短期內還會出現更多供應鏈方面的問題,這將會導致美國通脹繼續上漲,同樣也會推高歐洲地區的通脹水平。
雖然市場預計通脹的峰值還未出現,但不少人越來越擔心通脹持續攀升將削弱經濟增長,引發滯脹風險,這導致美聯儲在未來貨幣政策的選擇上將更加困難。
雖然耶倫認為美國經濟不會出現衰退,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該組織可能需要進一步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荻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