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北京冬奧會點燃的冰雪運動熱潮持續火熱。如何將這股熱潮持續下去,擴大“后冬奧時代”冰雪經濟輻射面,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冰雪運動迎新機
今年春節假期,北京等地各大公園、購物中心內的冰雪運動體驗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熱情參與。有消費者表示,當天前往根本購不到票,需要提前預約買票。
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掀開了我國冰雪運動發展和全民健身新的一頁,同時也釋放出巨大的發展紅利。據《“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至2021年10月,我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總人數達到3.46億人。據《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2)》預計,2021年—2022年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將達到3.05億人次,冰雪休閑旅游收入有望達到3233億元。
在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體育總局拳擊跆拳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陳立人看來,北京冬奧會的一個重要成就是實現了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一方面,冬季運動競技體育項目布局更加全面;另一方面,昔日“冰雪運動難出山海關”的情況徹底改變,“地域冰雪”正在成為“全國冰雪”。更為重要的是,冰與雪成為全民健身繞不開的元素,極大地拓展了體育內涵。
全國政協委員、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卞志良表示,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推動了我國冰雪產業的發展,冰雪裝備制造業從幾乎完全進口轉向自主研發,“中國智造”“中國創造”大放異彩。北京冬奧會后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冰雪裝備研發,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信賴國產冰雪運動裝備,冰雪裝備制造業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在卞志良看來,要搶抓后冬奧機遇,推動我國冰雪經濟和冰雪科技質的飛躍,帶動更多國人參與冰雪運動,更好地服務于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
釋放產業活力
北京冬奧盛會點燃了人們對冰雪運動的空前熱情。在后冬奧時代,如何推動“冷資源”成為“熱產業”,釋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全國人大代表、洋河股份酒體設計中心副主任李薇建議創新舉措助推冰雪產業發展。一方面,通過籌劃和舉辦與冰雪有關的大眾體育賽事,全方位提升群眾的冰雪運動參與度,打造冰雪賽事集聚高地;另一方面,通過發放冰雪消費券和舉辦冰雪嘉年華等活動,營造全民參與冰雪運動的良好氛圍,激發群眾冰雪消費的熱情,促進冰雪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帶動全民參與的同時,更要促進冰雪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卞志良建議,以政策支持為重點,加大冰雪產業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有關采購政策,及時更新采購目錄,將國內現有的冰雪運動企業創新產品納入目錄,提升國產冰雪裝備使用的共識,加快我國冰雪裝備制造業發展。建立國產裝備產需對接平臺,形成制造企業、經銷商、終端用戶各環節緊密聯系的冰雪產業鏈。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建議,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和品牌培育,支持冰雪運動裝備產業集群發展。
“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和裝備器材自主品牌,可針對冰雪產業細分專業領域,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對中小企業在降低要素成本、加大財稅支持、優化金融服務等方面的政策。”丁世忠建議,應鼓勵中小企業特色化發展、專業化運營、精細化管理,培育一批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
頂層設計推動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委員、北京康益德中西醫結合肺科醫院董事長兼院長董瑞認為,首先要重視頂層設計。
在董瑞看來,國家層面要成立冰雪經濟領導小組,統一規劃設計,出臺發展冰雪經濟相關政策,重點推進重點區域冰雪經濟,帶動全國冰雪經濟發展。
北京冬奧會期間,冰墩墩一躍成為“頂流”,“一墩難求”的景象從側面顯示出冰雪經濟的巨大潛力。陳立人認為,冰雪經濟發展不能簡單靠刺激,更應該從培養群眾熱愛出發,這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陳立人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特別是在校園中,加強冰雪運動與教育的融合,塑造青少年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讓愛運動的人越來越多。當然,冰雪運動消費門檻較高,相比普通的群眾體育項目,對裝備水平、日常投入等的要求更高,這一點也需要有所關注。
此外,全國政協委員、民盟遼寧省委副主委、本溪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盟本溪市委主委李萌嬌認為,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社會資源,支持青少年學生走進優質的冰場、雪場開展冰雪運動,使青少年學生喜歡去、學得好、消費得起。(本報記者陳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