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世界能源消費過度依賴化石能源,導致資源緊張、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發展,形勢十分嚴峻,為改善生態環境,碳中和已成為全球的共識。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報告提出,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
清潔可再生能源漸成主力
隨著全球經濟增長和世界人口增加,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礎上的傳統能源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在全球電氣化水平不斷提升,以及新能源技術快速更新、經濟性逐步增強的背景下,風能、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會成為世界新增主力能源,逐步實現對化石能源的替代,在2050年前后形成清潔能源為主、化石能源為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觀福日前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綠色低碳國際合作委員會新能源工作組成立會議期間舉辦的第一期“綠色低碳創新對話”上表示,全球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電力在終端消費中占比不斷提升。全球能源消費側將逐步實現電能對傳統能源直接消費的替代,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將是全球普遍現象。
陳觀福特別提到,絕大部分清潔可再生能源只有轉化為電能才可以被高效利用,隨著技術進步及新材料的應用,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開發效率不斷提高,技術經濟性和市場競爭力逐步增強,將有可能成為世界主力電源。
企業積極作為拓展合作
面對“雙碳”目標,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積極作為,搶抓發展機遇。
中國電建集團作為全球清潔能源開發和建設領域重要的參與者,以及全球最大的電力設計和承包商,一直致力于為全球各國政府、合作伙伴提供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電力解決方案。中國電建集團從2016年開始布局全球的海外新能源業務,通過持續努力,新能源已經成為中國電建國際業務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機電商會的年度電力排名中,中國電建海外新簽新能源合同額已連續4年位列第一位,2021年更是創下新簽合同額近130億美元的歷史最好成績,占中國企業境外新能源項目新簽合同總額的一半以上。
多年來,中國電建集團在新能源國際合作中積累了成功經驗。首先,與金融機構開展深入合作。合作對象既包括多邊金融機構和跨國金融集團,也包括區域性商業銀行、當地銀行和出口信用保險機構,還包括中資金融機構。由公司高層牽頭,積極拓展及維護與各級金融機構的關系,建立高層定期互訪及工作層面的對接機制,充分了解其對新能源項目融資的關注點,獲取金融支持。其次,與行業投資人開展合作。通過與行業有實力的投資人進行合作,可進一步夯實企業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地位。中國電建通過與ACWA、TOTAL、MASDAR等企業在全球新能源領域的合作,成功開發了如摩洛哥努奧光熱、卡塔爾哈爾薩光伏、阿聯酋風電等項目。第三,與新能源產業鏈內企業形成合力。集團旗下的電建國際于2017年聯合中國信保、隆基、阿特斯等企業共同成立了國際新能源解決方案平臺INES,目前已發展了25家企業進入平臺,已經形成了風電、光伏、儲能、氫能等產業投資、建設、融資的能源企業朋友圈。第四,加強國際產能和第三方市場合作,將中國優勢產能與國際市場需求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在電力行業國際產能合作中的示范引領效應,助力中國電力裝備、技術、服務和配套工業等全產業鏈“走出去”。
同樣看好新能源發展機遇的還有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為適應國際電力行業發展新需求,該公司加大了新能源項目的開發力度,基本實現了新能源項目類別全覆蓋。在第一期“綠色低碳創新對話”上,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樊榮介紹,在風電領域,公司成功建設了肯尼亞、巴基斯坦和蒙古等國風電項目;在垃圾發電領域,公司建造了非洲第一座垃圾發電廠埃塞俄比亞萊比垃圾發電項目,公司還決定以投建營一體化方式投資建設孟加拉北達卡垃圾發電項目。此外,公司正在國內外開發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氫能和氨能等新能源領域業務。(本報記者 劉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