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期多樣、保本保息,五年期利率4.05%。”近日,在成都金融城地鐵站內,關于大額存單的宣傳吸引了市民陳女士的關注。“凈值化轉型后銀行理財收益波動加大了,還是比較傾向大額存單這樣的‘保本’產品。”
陳女士的感受并非個例。隨著保本理財退場,以大額存單為代表的存款產品也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在走熱的同時,大額存單產品利率表現如何?在購買相關產品時,需要留意那些問題?
部分5年期產品利率超4%
隨著銀行理財業務轉型持續深化,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財產品規模已由資管新規發布時的4萬億元壓降至零,基本完成銀行理財業務過渡期整改任務。另一方面,凈值型產品比例大幅增加,占比已超90%。
而由于權益市場波動影響,今年以來,部分理財產品凈值下跌,甚至跌破初始凈值。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數據,截至2022年1月末,理財公司存續產品中有220只產品累計凈值跌破初始凈值1,占比2.83%。
理財收益波動的加大也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在此情況下,大額存單等“保本型”產品,再次獲得部分穩健型投資者的“青睞”。
那么,近期大額存單利率變動情況如何?記者調查發現,經過此前調整,大額存單部分期限平均利率趨于穩定。目前,在部分城商行,利率沒有浮動限制的5年期大額存單產品利率相對較高,仍有部分產品超4%,最高為4.05%。而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最高則為3.55%。
從不同期限大額存單來看,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數據顯示,2月新發的大額存單,3個月期平均利率為1.866%,6個月期平均利率為2.064%,1年期平均利率為2.283% , 2 年 期 平 均 利 率 為2.869% , 3 年 期 平 均 利 率 為3.533% , 5 年 期 平 均 利 率 為3.986%。和1月相比,大額存單多數期限平均利率環比上漲,其中3個月、6個月、3年、5年期平均利率 分 別 上 漲 1.1BP、 0.2BP、0.4BP、0.1BP,1年期平均利率持平,2年期平均利率下降0.9BP。
而不同銀行表現亦有所分化,其中,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各期限平均利率均接近上限水平,整體差異不大;國有銀行因利率上限較低,所以各期限利率水平也要低于其他中資銀行。2月份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多數期限大額存單平均利率上升;城商行中短期平均利率持平,2年、3年期平均利率環比下跌;農商行各期限平均利率均環比上升。
“2021年6月下旬存款利率定價方式調整,當月大額存單3個月-1年期利率大幅上調,2-5年期利率大幅下調,隨后中短期利率先抑后揚,整體略有上漲,長期利率走勢一直穩定,很多銀行將利率調整至上限水平,各銀行利率水平較為接近。”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認為,未來大額存單平均利率整體上行空間很有限,大概率會維持平穩走勢。
中長期大額存單較為“搶手”
另一方面,從過去幾年大額存單發行情況來看,2019年以前大額存單發行量增幅較大,2019年達到頂峰,發行總量共12萬億元,不過近兩年增幅放緩,2020年發行量甚至下降。
而在2021年,根據人民銀行公布數據顯示,全年銀行機構共發行大額存單5.4萬期,發行總額為11.3萬億元,同比增加1.6萬億元,增幅為16.49%。從各季度大額存單發行情況來看,一季度發行期數及發行總額都最大,發行期數為2萬期,發行總額為3.8萬元,二、三、四季度發行總額分別為2.4萬億元、2.4萬億元、2.7萬億元。
“一季度為銀行的攬儲高峰期,尤其是元旦及春節前后,且銀行會在1月份制定全年大額存單發行計劃,額度較為充足,所以每年一季度大額存單發行量通常會比較大。” 劉銀平指出。從2022年來看,1月同樣是全年大額存單發行高峰期, 而2月大額存單發行數量環比下降56.03%。
值得留意的是,由于短期利率偏低,零售儲戶更青睞中長期大額存單,中長期大額存單發行數量明顯超過短期大額存單。以2月份發行大額存單為例,3年期占比39.97%、1年期占比20.55%、5年期占比14.93%、2年期占比10.59%,而1個月期、3個月期、6個月期、9個月期占比分別為2.25%、5.62%、5.46%、0.48%。
總體來看,相較于其他固收產品,大額存單利率仍有一定的優勢。其中,對于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中長期大額存單依然較為“搶手”。
需要留意的是,2020年以來,大額存單提前支取均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計息,在此情況下,業內人士建議,如果投資者購買金額比較多,可以考慮分批購買。“比如大額存單起購金額是20萬元,一共要買50萬元,可以分兩次購買,一次20萬元、一次30萬元。”
此外,對于流動性需求較高的投資者,還可以選擇帶有“可轉讓”標識的大額存單產品。如急需用錢,可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平臺進行轉讓,轉讓成功后相比提前支取利息損失更少。(本報記者 吉雪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