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3月14日電 近日,蔚藍鋰芯擬向包括公司實控人CHEN KAI在內的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16500萬股新股的申請獲證監會核準批復。
2020年以來,鋰電池板塊內公司掀起通過定增方式股權融資的“補血熱潮”,已經完成的和尚在申請階段的定增合計募資金額約達2000億元。
近年來,寧德時代、恩捷股份分別已通過定增完成募資197億元和50億元,而兩家公司各自又有450億元和128億元的定增方案正在申請中。此外,華友鈷業、諾德股份等7家公司均完成了2次及以上定增募資,需警惕鋰電池板塊中可能存在的過度融資風險。
此外,大多數的定增投向為產能擴充項目,其中多家公司的募投項目涉及擴產鋰離子電池、電解銅箔、隔膜等產品,未來行業中或將出現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跌等現象。
年初至今,多家板塊內公司的股價下挫較嚴重。與之相輔相成的是,寧德時代、恩捷股份等公司的重要股東減持公司股份。
鋰電池板塊再融資浪潮:逾900億已經完成 還有超950億在路上
2021年,受益于下游領域新能源動力電池的需求增長,大多鋰電池板塊內上市公司的業績和股價表現較好。趁著主題熱度通過定增募資,成為行業普遍現象。
2020年至2022年3月8日收盤,鋰電池板塊內近80家上市公司中,超30家通過定增已完成融資,合計實現募資超900億元。其中,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十余家公司完成了募資總額超過20億元的大額定增項目。
圖1:2020年以來鋰電池板塊公司完成超過20億元的定增項目
同時,鋰電池板塊中還有約20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方案正在辦理過程中,合計的募資總額超950億元。
圖2:2020年以來鋰電池板塊上市公司超過20億元的定增預案
觀察可得,寧德時代、恩捷股份已實施完成的和正在申請中的定增募資的募資規模均較高。
警惕過度融資:諾德股份、華友鈷業2020年以來完成兩次及以上定增
此外,2020年至今,多家公司通過定增完成了2次及以上融資,不禁引人深思:行業中是否存在“過度融資”的現象?
諾德股份在2020年12月和2022年3月通過定增分別募資14.2億元和22.88億元。當升科技在2021年1月和12月通過定增分別募資4.11億元和46.45億元。華友鈷業在2020年2月、4月和2021年2月通過定增分別募資8.05億元、8億元和60.18億元。其余還有四家鋰電池板塊上市公司均完成兩次及以上定增募資。
圖3:2020年以來完成兩次及以上定增融資的鋰電池公司
其中,諾德股份、當升科技和華友鈷業不僅多次實施定增,還分別完成了募資規模高達22.88億元、46.45億元和60.18億元的大額融資。
集體大干快上 是否埋下產能過剩隱患?
研究發現,鋰電池板塊內多數的定增募資投向為板塊內上下游領域各類產品的產能擴充項目。
圖4:2020年以來已完成或正在申請中的部分大額定增的募投項目
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寧德時代、欣旺達、億緯鋰能均已完成定增分別募資197億元、39.15億元和25億元用于建設鋰離子電池項目。寧德時代還有450億元的定增方案計劃建設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
在隔膜領域,恩捷股份、璞泰來完成定增分別募資50億元和45.91億元,均擬擴建隔膜項目。恩捷股份還有128億元的定增方案正在申辦中,募資也計劃用于建設隔膜項目。
在電解銅箔方面,諾德股份、嘉元科技均已制定定增方案的募資投向為電解銅箔的擴產項目。
目前,板塊中多個產能擴建項目尚在建設過程中,擴產項目能否達產、新增的產能能否消化,相應產品的市價是否會出現較大幅度地下跌等,或形成未來行業內公司將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
重要股東大額減持與再融資并行 是否侵害普通投資者權益?
2022年年初至3月10日收盤,鋰電池指數的跌幅為15.81%。
截至最新收盤日,市價達到千億元級別以上的大型板塊內公司中,億緯鋰能、天齊鋰業、寧德時代、恩捷股份、比亞迪、鹽湖股份、贛鋒鋰業和華友鈷業的股價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年初至今,億緯鋰能的跌幅接近四成,天齊鋰業的區間跌幅超過兩成。
2022年1月,寧德時代高管黃世霖合計減持超100萬股公司股份,合計套現約5.86億元。今年3月,恩捷股份的高管李曉華合計減持約28.47萬股公司股份,合計套現超7000萬元。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孚能科技的重要股東上航興源合計減持公司756.85萬股股份,減持總金額達2.72億元。
一邊趁著板塊或主題熱度定增募資,一邊又有重要股東大額減持,普通投資者的權益是否受到侵害?
【讀財報】是由新華財經與面包財經共同打造的一檔以上市公司財報解讀為主要內容的欄目,內容全面覆蓋全球股市、匯市和債市等金融市場,提供權威、專業、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務。新華財經是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