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大棕櫚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近日宣布,由于該國國內食用油短缺引發消費者恐慌性囤積,該國政府決定減少棕櫚油出口以抑制國內食用油價格。此舉導致棕櫚油價格進一步走高。不過,分析人士認為,棕櫚油價格有望在今年底前逐漸走低。
綜合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媒體的報道,印尼貿易部長魯特菲9日表示,從10日起進一步限制棕櫚油出口,并將出口商的內銷量占比從20%提升至30%,這一限制預計將持續至少半年。
印尼政府在今年1月下旬首次出臺收緊棕櫚油出口的政策,當時全球食用油價格已有超過40%幅度的上漲,而印尼國內也出現了民眾恐慌性采購食用油的現象。作為應對,印尼政府當時出臺條例,對部分食用油商品實施國內市場義務(DMO)和國內價格義務(DPO)。具體來說,出口企業被要求將棕櫚油和衍生產品出口量的20%留在國內,作為內銷量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同時該國政府還實施了限制國內棕櫚油和油精售價的規定。
此次印尼政府進一步收緊棕櫚油出口,是受到了烏克蘭危機升級連帶反應的影響。烏克蘭是全球主要的葵花籽油供應國,危機升級后,該國港口關閉無法出口葵花籽油,連帶使全球食品供應鏈緊繃。肯納格研究機構分析員表示,全球接近50%的葵花籽油供應來自烏克蘭,軍事沖突發生前歐洲還希望烏克蘭產出的葵花籽油能緩解菜籽油供應吃緊的情況,但軍事沖突影響了烏克蘭的出口。
雖然沒有直接關聯,但烏克蘭葵花籽油及谷物出口受阻,給全球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和出口國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庫存帶來了壓力。今年2月,該國棕櫚油庫存環比下降2.1%至152萬公噸,雖然高出市場預期,但仍達到3個月來的最低水平。聯昌研究主管黃麗芳則表示,今年2月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庫存比過去10年2月份的平均水平低26%。
肯納格研究機構分析員指出,烏克蘭葵花籽油出口受阻以外,還有一些因素也影響到了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庫存。他說,受氣候因素影響,南美的大豆收成欠佳。干燥天氣影響了巴西的大豆產出,而暴雨天氣則威脅到了阿根廷的收成,這些利空因素對全球油脂市場供應形成巨大沖擊。同時,烏克蘭危機讓國際油價沖破100美元/桶,這又推高了對生物柴油的需求。此外,未來幾個月內尋獲替代品料也是相當大的挑戰。烏克蘭是全球第三大玉米出口國,第五大小麥出口國;俄羅斯則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因此玉米和小麥價格在2月底沖高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庫存承壓的背景下,今年2月,馬來西亞的平均棕櫚油價格達到5931林吉特/公噸(約合人民幣8964.44元/公噸),同比激增52%,環比上漲11%。3月10日,棕櫚油現貨價格已經站上7410林吉特/公噸的水平。5月交貨的棕櫚油期貨價格則在9日漲破7000林吉特/公噸,10日才滑落到6800林吉特/公噸以下。
黃麗芳認為,烏克蘭危機持續,加上印尼收緊出口,可能將繼續支持棕櫚油價格處于高位。她說,3月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產量和出口將分別環比上漲15%及6%,預計3月底的棕櫚油庫存有望環比增加4.6%至159萬公噸。但考慮到出口商需要時間來適應印尼政府對出口政策的調整,在5月開齋節前的短期內,棕櫚油價格可能都會維持在7410林吉特/公噸這一水平,到今年下半年才會有下滑趨勢出現。
輝立Nova資深經理桑杜則表示,如果印尼政府沒有進一步限制出口,或強制要求提高生物柴油的生物成份含量,那么棕櫚油價格可能不會在7000林吉特/公噸以上水平維持很長時間。一旦棕櫚油產量提高,葵花籽油供應中斷的情況緩解,加上各國央行為了打擊通脹而加息,消費者購買力下滑,棕櫚油價格將逐漸走低,可能在年底前下滑到5000林吉特/公噸。
大華繼顯分析師廖慧君和姚韋利同樣表示棕櫚油價格有望在年內走低。他們認為,盡管庫存水平較低,但印度和中國并不急于補充庫存。印度植物油庫存保持穩定,而中國政府已開始從國家儲備中釋放植物油以緩解供應緊張。因此,一旦印尼出口積壓緩解,更多植物油在下半年開始供應,棕櫚油價格可能就會走弱。 (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