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日前發布的金融數據顯示,整體看,今年2月金融數據出現階段性走弱。不過在業內看來,盡管2月金融數據整體不理想,但也無需對經濟過于悲觀,專家預計,隨著后續政策層面繼續發力,穩增長效果逐步顯現,經濟或在2季度前后改善顯著。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確定了穩增長目標,貨幣政策要加大實施力度,在狹義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降成本和擴大新增貸款規模的要求下,機構判斷下一步貨幣政策還存在進一步寬松的空間,預計降準降息的窗口尚未關閉。
數據1:信貸總量不及預期,結構持續偏弱
在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看來,今年2月信貸總量不及預期,結構持續偏弱。明明指出,從中長期信貸看,2月住戶部門中長貸減少459億元,同比多減4572億元,是有統計以來的首次轉負,其中居民中長貸數據一般滯后于地產銷售,而地產單月銷售面積增速從去年三季度開始進入負增長,因此去年12月居民中長貸同比少增的問題延續至今。但是年初已出現房地產需求端政策放松的信號,多地已經下調首套房貸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住戶部門中長貸料將緩慢恢復好轉。企業部門中長貸增5052億元,同比少增5948億元:由于春節假期以及節后散點疫情再現,部分企業生產計劃和融資安排被擾亂,企業信貸需求相對降低。在明明看來,1月天量信貸后,2月份信貸投放節奏放緩,部分銀行2月份新增信貸投放不理想,考慮到政策積極發力,后續仍可期待多項政策工具配合助力信貸投放。
從短期信貸來看,明明指出,2月居民部門短貸減少2911億元,同比多減220億元;企業短貸增長4111億元,同比多增1614億元,企業票據融資增加3052億元,同比多增4907億元:月末票據轉貼現利率再度大幅下行,銀行“票據沖量”行為再現。不排除央行進行了相應窗口指導,使得銀行收票需求加大,反映出信貸需求和銀行考核指標之間仍有差距。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一方面,由于國內經濟面臨復雜的內外環境、全球疫情影響尚未結束、國際地緣局勢升溫、能源及部分原材料成本壓力、供應瓶頸以及海外政策轉向等,國內部分中小企業和行業經營仍面臨一定困難,同時也會影響消費者與企業預期與支出;另一方面,國內房地產需求恢復仍有一個過程;另外,1月信貸供需兩端放量,創歷史新高,2月出現季節性回落,也有一定影響。
數據2:社融增量不及預期,非標監管邊際放松
在周茂華看來,從2月社融結構看,新增信貸放緩、表外融資收縮拖累,反映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疲弱。企業債與專項債發行同比多增,一方面反映國內信用環境有所回暖;另一方面,專項債發行強勁,預示未來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區域改善。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指出,從表外項目看,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同比分別少減26億元、185億元,少減規模有所下降,影子銀行業務將逐步走向規范化發展。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中長期貸款增長放緩,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增長較多,體現了實體經濟需求偏弱。而談及2月新增信貸結構中,居民、企業信貸需求較弱,居民和企業中長期貸款均現同比少增的原因,溫彬認為,主要是由于表內信貸和表外融資新增規模較少造成。梁斯也表示,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多減,是社融同比少增的主因。
明明指出,2月社融增量為1.19萬億元,同比少增5343億元;社融同比增速10.2%,較1月明顯下滑,低于去年年末水平,“寬信用”進程受阻。2月表外融資整體減少5053億元,同比多減4656億元。明明表示,表外融資拖累項在于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主要與銀行大量貼現有關,而信托貸款和委托貸款融資邊際好轉,反映出今年年初監管相對寬松,后續監管壓力會否持續減輕需進一步關注。企業債券2月融資凈增加3377億元,同比多增2021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2722億元,同比多增1705億元:利率相對較低增強企業債券融資的意愿。國債到期規模較大,對政府債凈融資形成一定的干擾,但地方債發行節奏前置,依然支撐了社融的增長。
數據3:M2小幅回落
數據顯示,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44.15萬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和0.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2.16萬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上月末高6.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2.7個百分點。
梁斯認為,M2同比增速下降與當月財政性存款增加6002億元有關,由于財政性存款不在M2統計口徑內,繳稅將對M2帶來壓制。梁斯表示,整體看,2月份金融數據走弱主要受內部外因素共同作用,預計后續政策層面將繼續發力,進一步采取措施托底經濟發展,穩定企業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提升企業信貸需求,M2和社融增速有望回暖,但大概率仍將在“9”“10”區間內運行。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則指出,2月M2增速降低是由以下三個原因造成的。王青表示,首先是當月信貸少增,拖累存款派生。其次是2月份財政存款增加6000億元,同比多增達到歷史罕見的14479億元,成為拉低當月M2增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同時也意味著當月財政資金支出力度偏緩,與企業中長期貸款少增暗示的基建投資力度不足相一致。最后,與上年同期M2增速基數走高也有一定影響。
降準降息窗口尚未關閉
近期,隨著央行宣布將依法向中央財政上繳總額超過1萬億元的結存利潤,有人士認為,央行此舉等同于50個基點的全面降準,進而做出近期央行降準降息必要性降低的判斷。對此,業內普遍認為這種看法并不準確,對于央行下一步是否降準或降息,還是要基于市場流動性和經濟運行狀況的整體把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經濟增長5.5%左右的目標,其中幾個關于貨幣政策的新提法也引起市場關注:一是,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二是擴大新增貸款規模,三是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以及綜合融資成本實實在在下降。對此,溫彬認為,要實現5.5%的增長目標,需要政策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財政政策要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加大支出力度,盡快發揮穩投資對穩增長的支持作用。貨幣政策要發揮好總量政策和結構性的雙重功能,找準時機,降準、降息仍有必要、有空間,加大力度提振需求,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明明也表示,2月的金融數據呈現出總量和結構“雙弱”的局面,反映出穩增長的政策部署雖然已經展開,但“寬信用”兌現的節奏依然較緩,后續還需要貨幣政策的進一步配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以及“擴大新增貸款規模”,寬信用、促信貸更加積極,預計國內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寬松的空間,未來仍有降準可能。
周茂華進一步指出,由于社融、新增信貸數據不及預期,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理想,市場對央行進一步降準、降息預期有所升溫;結合從目前國內需求復蘇偏弱,經濟面臨的壓力仍較大,央行適度動用利率與存款準備金利率可能性上升。
梁斯也進一步判斷,對于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的要求,為下一步發展提供了方向明確,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方面,提升信貸、社融及M2增速的迫切性較強,預計后續政策層面將繼續發力,進一步采取措施托底經濟發展,穩定企業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提升企業信貸需求,M2和社融增速有望回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