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以來,市場陷入震蕩整理,我們認為背后的擾動主要來自海外流動性緊縮,特別是美聯儲加息和縮表預期對高估值的壓制,以及俄烏危機逐步發酵,對全球資本市場交易情緒的擾動。2月底以來,市場主要指數的周成交額及換手率相較前兩周已有了明顯回升,市場整體活躍度有向好的跡象。
2月整體表現最好的周期板塊與1月抗跌板塊的行情邏輯存在分歧。2 月漲幅最大的是周期股,主要原因有三:1)漲價仍然是第一驅動力;2)穩增長的預期下,PPI下行的速度可能沒有那么流暢;3)2022 盈利預測表現亮眼。1月在政策穩增長中抗跌的板塊目前除了煤炭和石化,2月的表現出現疲軟,內在反應了市場對穩增長預期的分歧加大。3月伴隨全國兩會的召開,后續穩增長的力度和節奏如何調整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對于全年,我們仍維持PPI下行的判斷,俄烏沖突或導致交易通脹高點。從社融滾動同比數據來看,當該指標處于持續下行階段,其對大宗價格的指引往往具有領先意味。只是疊加穩增長的預期和全球大通脹的影響,PPI下行的速度可能沒有那么流暢。俄烏沖突可能進一步導致全球市場逼近交易通脹的高點,上游板塊或將步入邊打邊撤階段。
2月底市場表現為成長股反彈,使得今年業績排名前5%的公募基金業績閾值下降至0%,而排名相對靠后的主動權權益類基金周表現相對亮眼。同時,春節以來,北上資金交易活躍度有所恢復,北上成交占比恢復接近至10%,但截至2月底仍呈現流出態勢,行業間資金流向分化比較嚴重,背后或反應了相較2022年初以來市場的配置風格的變化。
市場交易主線模糊,靜待穩增長發力。短期把握全球通脹預期提升下的漲價細分題材的投資機會。持續看好“穩增長”新舊動能組合。穩增長發力的積極信號或有力加大新老基建適度提前布局落地預期。關注低估值、高分紅及疊加國企改革利好的央企龍頭,新動能上關注綠電及數字經濟。(徐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