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架、排枝、剪枝、收邊……2月28日,在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南站社區江川殘疾人集中就業基地里,殘疾人吳培先與工友們正熟練地編織藤椅,趕制今年新來的訂單。“能在家門口上班,自食其力養活自己,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談到如今的生活,吳培先臉上洋溢著幸福。
吳培先通過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從三江縣獨侗鎮搬到了古宜鎮南站社區。因身體原因,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直至殘疾人集中就業基地掛牌成立,吳培先才實現了“安居樂業”的愿望。“現在每天差不多有100元收入,比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強多了。”吳培先說。
據南站社區第一書記曹亮介紹,南站社區搬遷入住4606戶、20162人,其中有殘疾人口1155人。“部分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口剛搬遷出來時,面臨著就業率低、就業穩定性差、勞動報酬少等情況,導致返貧風險較大。”
為筑牢防返貧防線,三江縣聯合廣東省吳川市建設集培訓、安置、就業為一體的粵桂協作江川殘疾人集中就業基地,依托當地侗族文化產業特色,選定侗畫和竹編作為主要產品,既能傳承非遺技藝,還能帶動殘疾人口發展“指尖上的經濟”。
“基地已與56名苗、瑤、侗、壯等少數民族貧困殘疾人簽訂集中就業協議,并輻射帶動超過100名殘疾人居家就業。”曹亮說,基地產品完成后會發往廣東,再出口歐洲和印度尼西亞,年均產值400多萬元。
目前,江川殘疾人集中就業基地每天可容納約100人同時就業。下一步,基地還將建設康復室、員工宿舍等配套設施,同時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增加訂單量和用工量,幫助更多的易地扶貧搬遷戶實現家門口就業。(記者文鑫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