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俄烏緊張局勢持續升級,全球股市遭遇普跌。讓人驚喜的是,在歐美主要股市悉數下跌的背景下,A股卻走出獨立普漲行情。滬指上周實現四連陽,累計漲0.8%;深證成指漲1.78%,結束周線五連陰;創業板指上周迎來強勁反彈,周漲幅達2.93%,漲幅最高。
那么大盤在經過周線兩連漲之后,本周行情將會如何演繹?
俄烏對峙再起波瀾 全球股市繃緊神經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緊張局勢持續升級,不僅引發了全世界關注,還擾動了全球金融市場。隨著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涌向黃金、石油市場。截至2月17日16時30分,現貨黃金短線拉升14美元升破1890美元/盎司,原油價格突破100美元關口價位。
在俄羅斯與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對峙持續、美聯儲預計加速收緊貨幣政策等消息面影響下,上周后三個交易日全球表現動蕩。北京時間2月19日,美股三大股指再度收跌,道指、標普500跌逾0.5%;納指跌逾1%。上周四,道瓊斯工業指數剛經歷了年內最為慘烈的一天——當天下跌622.24點,跌幅達1.78%,報收34312.03點,為去年11月30日以來最大的單日百分比跌幅。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當天也全線慘跌,標普500指數下跌94.75點,或2.12%,至4380.26點,納斯達克指數重挫407.38點,至13716.72點,跌幅2.88%。至此,美股三大股指均連續兩周錄得下跌。上周五,歐洲市場同樣頹勢低迷,英國富時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小幅收跌,跌幅不足0.4%;德國DAX指數跌近1.5%。
從2月16日至今,全球重要指數中,A股走出獨立普漲行情,A股三大股指均錄得上漲。而歐美及俄羅斯市場表現較差,美股納指3天累計跌逾4%,俄羅斯RTS指數則跌逾7%。
節后A股逆勢上漲 創指全周漲2.93%
今年1月,A股市場經歷了一輪明顯調整。上證指數累計下跌5.3%,深證成指下跌10.2%,創業板指出現了深幅調整,累計跌幅達15.2%。虎年春節以來,A股市場開啟反彈模式,上周市場滬指表現不錯,上周一探底之后,上周二至周五出現四連陽走勢,全周上漲了0.8%,周線實現了兩連陽走勢。創業板指上周大幅殺跌后,上周出現報復性反彈,全周大漲2.93%,在三大指數中漲幅最高。
上周四,海外市場普跌,美股道指一夜暴跌600點。2月18日,A股并沒有跟跌而是挺起了脊梁,再度逆勢上漲,展現出陽光韌性的一面。當天早盤,滬深兩市全線低開,隨后在金融板塊、新老基建板塊的帶領下,滬指震蕩翻紅;午后股指延續低位震蕩,滬指與深成指尾盤拉升,而創業板指也有所探底回升。截至收盤,滬指上漲0.66%,日K線四連陽,報收3490.76點;深證成指上漲0.27%,報收13459.68點;創業板指下跌0.46%,報收2826.81點。
上周以來,上證指數收獲四連陽,周漲0.8%;深證成指周漲1.78%;創業板指在2月初步入技術性熊市之后,上周迎來強勁反彈,周漲幅達2.93%。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鋰電池板塊表現突出,另外醫藥股龍頭藥明康德上周大漲近20%。美中不足的仍然是成交額有所萎縮,上周五兩市成交額為8129億元,已經是連續16天成交額低于萬億元。
北向資金上周小幅凈流出。上周北向資金呈現先抑后揚態勢,前三日連續凈賣出,隨后連續兩日凈買入,全周合計凈賣出23.99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買入31.51億元,深股通凈賣出55.5億元。從凈買入金額來看,北向資金增持了45個行業,其中銀行居首,凈買入金額達14.64億元。其次是汽車整車行業,凈買入10.54億元。
新冠藥、土壤檢測、工業母機,東數西算……上周熱點板塊輪動加快,幾乎每天一個風口,但大多都是一日游。上周,房地產、煤炭、電信運營、鋼鐵和建筑占據漲幅榜前五位置,且漲幅均超過2%。
隨著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上周五相關概念板塊爆發,與大數據相關,國資云、數據中心、智慧政務、大數據等相關板塊漲幅居前。僅數據中心概念板塊,就有10多只漲停或漲超10%。有專家測算,這個工程的利好級別達4000億元人民幣,資本市場也因此出現異動。
虎年以來基建股也是比較活躍,涌現出首支翻倍妖股浙江建投。自2月7日春節后開市以來,浙江建投連拉六個漲停板,2月15日開板后,2月16日、17日、18日股票繼續漲停,九個交易日內收獲八個漲停板。
市場情緒明顯回升 短期有反復筑底可能
那么大盤在經過周線兩連漲之后,本周又會怎么運行呢?
華泰證券南寧分公司營業部投資顧問曾博寒表示,上周A股市場情緒明顯回升,尤其是創業板反彈之后,指數已經迎來反彈共振,滬指當前已經是四連陽,整體表現相對穩定。短期對市場的情緒提振較為有利。同時,當前創業板指初步結束前期單邊下行趨勢,出現積極信號。本周初,滬指有可能沖擊3500點大關。不過,在海外市場的干擾下,短期仍需留意指數可能的沖高回落以及再次回撤,后期主基調或仍以反復鞏固為主。
整體來看,低估值的優勢以及國內寬信用的政策預期對于行情有利,但外圍沖突不斷也會影響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短期仍然有反復筑底可能,投資者要密切關注成交量的變化,如果滬指放量大漲站上3500點大關,投資者可以相應加倉;反之,則要減倉。在市場趨勢未改變前,還是要謹慎為主,建議關注兩條主線:一是穩增長下的基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而去年年底至今系列重要會議持續彰顯我國穩增長決心,基建作為政府主導的投資領域有望在較短期見效,上半年發揮穩增長支柱作用,基建景氣有望迎改善。二是環保方向,國務院決定自2022年起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土壤普查前和普查后都會帶動一輪土壤修復的需求。
興業證券廣西分公司投資顧問盧宏鋒表示,上周A股市場整體上呈現出震蕩反彈的走勢,前期單邊下跌的走勢已經有所改觀。今年以來A股市場開局不利,市場風格發生了劇烈切換,去年表現突出的成長股由于漲幅較大估值較高,所以今年可能會出現大幅波動,但A股市場經過前期的大幅下跌之后,一些優質龍頭股可能已經逐步跌出了價值。
從總體看,今年A股市場出現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并不大,結構性行情依然會主導今年的走勢,可以趁每次大跌的時候去布局。“業績為王”是主要的選股思路,一些題材股、概念股在今年可能會遭到資金的大幅殺跌,績優股可能重新受到資金的關注,建議選擇發展前景明確、業績優良、估值較低的優質龍頭股來把握今年結構性行情的機會。
A股市場韌性十足 美媒、機構集體唱多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A股表現不俗,高盛、瑞信、貝萊德、匯豐、伯恩斯坦等5家國際機構相繼表示目前是增持中國股票的好時機,集體看多A股。
此外,上周三知名美國媒體CNBC頭版頭條刊發題為《從瑞士信貸到高盛,投行稱是時候買入中國股票了》的文章。文章指出,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分析師表示,在政府對經濟增長的預期支持之前,是時候買入中國大陸股票了。上周五,CNBC頭條再次發文表示,“全球投資者仍在搶購中國股票”。
美國頂級投行摩根大通堅定看好A股:未來12個月內,滬深300指數(399300.SZ)或將創下歷史高位。理由是,在過去幾個月滬深300指數的盈利預期不斷上抬,利潤同比漲幅有望達到20%,高于此前17%的預測值。如果以13倍的市盈率來計算,滬深300指數有超過20%的上漲空間,原材料、金融和工業股有助于推動股市上行。
為何國際機構集體唱多A股?對此,《證券日報》刊文稱,這也并不意外,因為從多個維度來看,A股韌性十足,具備長期向上動力,投資價值會不斷顯現。資本市場的長期表現,離不開經濟基本面的支撐。回顧2021年,中國經濟雖然面臨內外多重不利因素沖擊,但總體依然韌性十足。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4367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較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同時,改革還在繼續: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為主線,深入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基于以上因素,就不難理解為何國際機構紛紛看多中國A股了。
根據研究公司EPFRGlobal的數據,海外中國股票基金1月份凈流入166億美元,這是自疫情以來第四次月度流入超過100億美元。數據顯示,去年12月凈流入接近110億美元。 (記者 盧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