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年貨、觀影觀展、滑雪旅游、看冬奧會……2022年春節消費,紅紅火火亮點紛呈。前程無憂近日發布《2022職場人春節消費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近三成職場人春節假期的開銷超過月收入,“孝順金/壓歲錢”“置辦年貨/禮品”是四成以上職場人的主力開支,職場年輕群體更重視“儀式感”,更愿意為“社交消費”買單。
相比于老一輩帶著花生、瓜子、糕點等老三樣年貨,居家或“走親式”過年,以90后為代表的職場年輕群體,更重視春節假期內的社交文娛和儀式感。除了“干飯”,超7成受訪者表示在春節假期間至少進行了一次外出社交消費,健身局、電影局、游戲局、劇本殺局等成為職場年輕群體的“心頭好”,部分“就地過年”的受訪者表示最早在春節前兩周就開始網羅同城不返鄉的好友組局。
報告顯示,和家人朋友一起貼對聯、窗花,逛廟會、買新衣,為自己拍下新年寫真/Vlog,送自己一份新春禮品(數碼產品/健身課程)等,也成為職場年輕群體充滿“儀式感”的春節消費。
這個春節假期,年輕職場人花了多少錢?報告調查數據顯示,春節假期開銷超過月收入的受訪者占比28.3%,分別有16.7%和17.8%的受訪者表示春節假期開銷占到月收入的80-100%和40-60%。支出占月收入20%以下、20-40%或60-80%的受訪者占比均沒有超過13%。金額方面,32.3%的受訪者的春節假期開銷在5000-10000元,分別有18.8%和19.5%的春節假期開銷在2000-5000元和10000-15000元。
在用途方面,由于春節假期前的局部突發疫情,職場人在非返鄉的跨省市出游方面,支出占比下降。“孝順金/壓歲錢”“置辦年貨/禮品”兩大塊開銷成為四成以上職場人的主力開支。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者在春節假期間給予長輩紅包,“80后”中的這一比例接近四成。關聯到地域方面,諸如福州、西安、合肥等城市的職場人在這兩大類開銷上的支出,明顯高于一線/新一線城市職場人。
報告同時還關注到了“年終獎是否夠春節假期開銷”的問題。已收到2021年終獎的受訪職場人中,55.7%的受訪者表示公司提供的年終獎不夠春節假期開銷,26.8%表示年終獎與春節假期開銷基本持平,僅17.5%表示年終獎還能有盈余。但同時,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年終獎還是在分擔春節假期開銷方面起到較大作用。
《2021-2022年中國禮物經濟產業研究與用戶消費行為分析報告》顯示,中國超過7成禮物經濟用戶都認為應該每年至少給父母、岳父母、孩子及祖父母送一次及以上的禮物,春節往往是送禮的高峰期。被問及“春節假期開銷是否帶來壓力”時,超過四成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壓力,開銷在可承受范圍內”。表示“有一定壓力”的占比35.2%,其中,“來年責任感/支出更大”“開銷與收入不成正比”“人情債難算”被受訪者認為是主要的壓力來源因素。
據了解,該報告參與調查的人數達到5500余人,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主要分布地域依次為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等。人群年齡段八成集中在25-35歲,工作年限3-5年的達到58.3%,6-9年工作經驗的受訪者占比有26.9%。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